从海丝传奇到晋江精神|马尾一中行走的思政课
作者:   发表时间: [2025-07-30]
图片
启程:海丝寻踪,千年港城启新程

2025年7月21日至25日,福州市马尾第一中学50余位师生在福州市教育局和福州市实践中心组织下,踏上泉州"探寻海丝传奇 解密世遗文化"研学之旅。五天时间里,师生们循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轨迹,走访不同的文化地标,在沉浸式体验中触摸千年港城的文明脉络。这段研学旅程如同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,让同学们沉浸在泉州丰富的历史文化与独特的艺术魅力之中。

图片
图片
首站:奢石诉史,航船载梦忆往昔

研学首站走进泉州奢石博物馆,馆内陈列的各色珍稀石材让师生们惊叹不已。在讲解员的介绍下,大家了解到这些石材如何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从世界各地来到泉州,又如何融入当地建筑与生活。同学们围着一块镶嵌在古厝构件中的进口玉石,讨论着它背后可能承载的贸易故事,小小的团队在展厅里形成热烈的讨论圈。在泉州奢石博物馆磨玉石的体验,让同学们对"打磨"二字有了真切的体会。粗粝的原石在砂纸反复摩擦下,渐渐褪去坚硬的外壳,显露出内里温润的肌理。当一块块形态各异的原石在手中逐渐变得光滑莹润,同学们忽然明白:海丝路上的贸易,不只是货物的交换,更是像这样对每一件器物的用心打磨;而文化的传承,也如同磨玉石一般,需要细细雕琢、久久为功,才能让历史的光泽在时光中愈发璀璨。

图片1.jpg
图片
图片
图片2.jpg
图片3.jpg
图片4.jpg
图片5.jpg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探古:馆内藏珍,营中体验悟沧桑

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,那一艘艘船模、一件件文物,仿佛在诉说着泉州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辉煌过往,让同学们直观感受到了古代航海贸易的繁荣,对历史的认知不再停留在书本的文字上。同学们认真聆听着泉州作为海洋贸易管理机构的重要作用,触摸着历史的厚重,感受着宋元时期泉州在国际贸易中的关键地位。

泉州博物馆内,从远古时期闽越族先民的遗迹,到宋元时期“东方第一大港”的盛景,再到明清时期泉州人在海外的开拓,大量珍贵的文物和详实的史料,全方位地展示了泉州的历史变迁,同学们穿梭其中,对家乡福建的历史文化有了更为深刻的认同感和自豪感。

图片6.jpg
图片7.jpg
图片8.jpg
图片9.jpg
图片10.jpg
图片11.jpg
图片
图片
品艺:石雕传情,古城焕彩续文脉

石狮海丝博物馆里,关于海丝文化的深度解读,拓宽了同学们的国际视野,让他们认识到泉州在世界贸易史上的重要意义。博物馆的精美石雕,展现了泉州精湛的传统工艺,激发了同学们对艺术的热爱和对工匠精神的敬佩。

图片12.jpg

图片13.jpg
图片14.jpg

晋江五店市传统文化街区,传统与现代在这里交融,同学们品尝着特色美食,欣赏着传统建筑,了解着背后的文化故事,感受到了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顽强生命力。

图片15.jpg





图片16.jpg
图片
图片
观今:晋江寻变,拼搏精神励新志

晋江经验馆内,通过对晋江经济发展历程的学习,同学们明白了拼搏、创新的精神在经济建设中的巨大作用,这对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有着积极的激励作用。七匹狼博物馆,从品牌的发展历程中,同学们体会到了企业文化的力量和商业创新的重要性。裁缝师傅量体裁衣的匠心,与亲手制作香囊的体验相映成趣,香囊里的艾草香与西装纽扣的船锚纹,皆藏着传统与创新的碰撞,让“拼劲”与“匠心”共铸新篇。


图片17.jpg
图片18.jpg
图片19.jpg
图片20.jpg

图片21.jpg
图片22.jpg
图片
图片23.jpg
图片24.jpg
图片
图片
收官:瓷绘寄情,木偶灵动话传承

泉州顺美陶瓷文化博物馆中,精美的陶瓷制品让同学们惊叹不已,他们深入了解了陶瓷的制作工艺,感受到了传统手工艺的魅力。而泉州洛江木偶戏表演,那灵动的木偶、精彩的剧情,让同学们沉浸在传统艺术的奇妙世界里,不少学生对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。



图片25.jpg

图片26.jpg

图片27.jpg

图片28.jpg


图片29.jpg
图片30.jpg
图片31.jpg
图片33.jpg





图片
图片
结语:研学落幕,成长印记照前路

此次研学活动,对同学们而言,是一次知识的拓展、视野的开阔,更是一次心灵的成长。作为带队教师,我欣慰地看到同学们在这个过程中积极探索、勇于提问、相互协作,对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。这不仅是一次研学之旅,更是一次成长的蜕变,相信这段经历会如同璀璨的星光,照亮他们未来的道路。





研学心得一

在泉州博物馆,玻璃柜里一串宋代铜钥匙让我挪不开脚。它锈迹斑斑的模样,竟和奶奶家老木箱的钥匙有几分相似。海丝文化研学营地的贸易模拟真有趣,我拿着仿制铜钱换香料时算错了账,被 “阿拉伯商人” 笑着讨价还价。原来古人做买卖,也得像解数学题一样仔细。展厅里的船模桅杆高耸,阳光透过舷窗照进来,在地板投下晃动的光斑,恍惚间像听见了海浪声。





研学心得二

泉州奢石博物馆,磨玉石的体验让我手心冒汗。粗粝的原石在砂纸下渐渐显露出温润的肌理,磨到第三遍时,忽然摸到一道天然纹路,像极了地图上的航线。海外交通史博物馆里,“泰兴号” 沉船的瓷器碎片层层叠叠,讲解员说这些碎片拼起来能复原出三百多件完整瓷器。我对着展柜里的青花瓷片出神,想象它们当年如何在海浪中颠簸,又如何沉睡海底数百年。原来历史从不是平面的,它藏在石头的温度里,沉在瓷器的裂痕中。





研学心得三

东星石博物馆的石雕让我想起玉石,同样是石头,有的被磨成玉饰,有的被刻成佛像,都成了穿越山海的使者。原来石头也会说话,只要我们愿意认真听。





研学心得四

晋江之行充满反差美。五店市的老厝里,木雕花纹变成了手机壳图案,奶奶辈的嫁妆箱成了网红打卡点。晋江经验馆的全息投影里,企业家们讲着“爱拼才会赢”,和七匹狼博物馆的定制西装一样,都藏着“变”与“不变”的智慧。最意外的是石文化博物馆,和第一天的奢石博物馆遥相呼应,让我明白:海丝路上不只有丝绸瓷器,普通的石头也能成为连接世界的桥梁。七匹狼博物馆的裁缝师傅量体裁衣时,软尺在他手里像有了生命。试穿定制马甲时,发现纽扣纹样竟是古船锚,原来传统会变成长裤的剪裁线,变成新故事里的老符号。





研学心得五

研学末站——陶瓷彩绘和木偶戏为旅程画了圆满句号。在顺美博物馆画瓷盘时,我特意把马尾港和泉州港画在同一片海上。下午的《武松打虎》太精彩了,木偶的腾空翻跃比动画片还灵动。当我拿着木偶时,才发现每一个动作都要手指配合,就像我们五天的研学——泉州的历史、古城的手艺、现代的创新,看似零散,实则都是海丝文化的传承线。原来我们每个人,都是这条线上的新节点。


打印】 【收藏本站】 【关闭